来源:首席品牌评论炒股怎么配资在哪配
汪小菲的麻六记翻车了。
新民晚报报道,7月22日,陈女士(化姓)在深圳开市客门店购买了一箱麻六记酸辣粉,售价65.9元,一箱共8盒。三天后,当她冲泡一盒麻六记酸辣粉时发现,粉饼竟然发霉了,还有一股刺鼻的味道。
陈女士提供的产品图片显示,该产品生产日期为今年6月16日,酸辣粉表面有疑似发霉迹象。
陈女士的案例并非个例,上海、深圳、宁波等多地的消费者陆续在网络投诉,称在开市客买到了发霉的麻六记酸辣粉。
麻六记是汪小菲近年来力捧的新消费品牌,借助汪小菲与大S的家庭话题吃到了一波流量红利。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麻六记并非自有工厂,而是贴牌代工,背后的代工厂正是川渝地区的食品加工巨头——白家阿宽。
展开剩余84%此次麻六记翻车,不仅令汪小菲深陷舆论危机,其背后的代工厂白家阿宽更是陷入了这场食品安全的风暴中心。
1.从俏江南到麻六记
2020年,汪小菲与母亲张兰共同创立麻六记,意图在俏江南折戟后东山再起。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10日,麻六记在全国拥有37家实体门店,然而线下却并非其主战场。汪小菲在2023年接受采访时坦言,当时麻六记线上业务营收约为线下的3-5倍。到了2024年9月,他进一步描绘理想蓝图,“线上与线下收入比例应为5:1”。
这一商业模式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张兰与汪小菲的“网红效应”。蝉妈妈数据显示,仅2025年1月11日至2月9日期间,“张兰·俏生活”账号直播间麻六记酸辣粉销售额就达100万至250万元。
然而今年2月8日,抖音封禁令斩断了麻六记的流量来源。抖音安全中心宣布对“张兰·俏生活”、“张兰之箖玥甄选”及“汪小菲”等账号实施无限期封禁,原因是利用已故艺人徐熙媛(大S)逝世事件进行恶意炒作。
张兰直播间几乎贡献了麻六记抖音销售额的近40%,账号被封后,这一销售渠道被切断,麻六记线上销售额预计将大幅下降。如今再遭遇食品安全危机,无异于雪上加霜。
2.背后巨头
当网友们在麻六记直播间疯狂下单酸辣粉时,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产品并非出自汪小菲的工厂,而是由白家阿宽代工生产。
根据阿宽食品递交的上市申请书和财报显示,2024年白家阿宽向麻六记的销售额为2.01亿元,同比增长15.52%。并且,麻六记背后公司北京食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阿宽食品第一大客户,占阿宽食品2024年年度销售的14.77%。
作为中国方便速食领域的隐形冠军,白家阿宽不仅拥有自有品牌“阿宽”和“白家陈记”,还是三只松鼠、百草味、李子柒等网红品牌背后的生产商。
白家阿宽的商业模式简单而高效,让网红们在前台拼流量、打品牌、争粉丝,自己在后方稳稳地接单生产。不管哪个网红赢了,阿宽都是赢家。这种“代工贴牌”模式,让阿宽食品的业绩一路高歌猛进。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阿宽食品的营收从6.31亿元飙升至12.14亿元,2020年同比增速高达76%。其中,为网红品牌提供的定制销售(贴牌代工)业务增长迅猛,2020年达1.5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13.92%。
白家阿宽抓住了网红经济的风口,然而代工生意的表面风光下,隐藏着巨大的利润陷阱。
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营收比2020年增加了1.04亿元,同比增长9%;但同期净利润反倒减少了1700多万元,同比下滑22.7%。
除此之外,毛利率的持续下滑更能说明问题。2019年至2021年,阿宽食品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5.92%、29.30%和27.27%,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为网红品牌代工的定制销售业务毛利率最低,2021年仅为17.59%,比公司综合毛利少了近10个百分点。
这种“高营收、低利润”的模式,正是代工企业的典型困境。网红品牌凭借流量优势,不断压榨代工厂的利润空间。阿宽食品招股书坦言,其定制销售业务“通常是年初跟客户签订年度框架合同后,根据市场情况向公司下发订单”,完全处于被动接单状态。
汪小菲曾雄心勃勃地表示,想在十年内让麻六记上市。但当一家企业的核心产品依赖外部代工、利润空间被持续挤压时,资本市场会给出怎样的估值?答案不言而喻。
3.代工隐患
7月27日,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紧急声明,承认其代工的麻六记270g规格酸辣粉存在质量问题。问题集中在2025年6月16日、18日两个批次,原因是“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存在不足”,可能导致部分产品受环境细菌污染。
声明中,白家阿宽承诺“存在质量风险的该规格产品已全部下架”,公司正对问题批次全面召回。针对消费者,白家阿宽表示可联系原商家退货退款,或通过其官方客服登记处理,公司“承担退货费用并按规定补偿”。
此次事件中,一个关键法律问题浮出水面:谁该为代工产品的质量问题负责?
北京德翔律师事务所主任安翔给出了明确答案:“尽管代工方向消费者致歉并提出赔偿,但并不意味着品牌方‘无责’。代工方需要对品牌方负责,品牌方也需要对消费者负责。如果产品出现问题,品牌方需要对消费者负直接责任;如果产品的质量问题是由代工方的某些操作导致,品牌方和代工方之间则按照民事合同来处理法律纠纷。”
作为此次事件的“肇事方”,白家阿宽并非初犯。天眼查显示,这家成立于2016年12月的食品企业,注册资本约9289万人民币,曾因买卖合同纠纷、产品责任纠纷等案由多次被起诉。
在黑猫投诉平台,700多条涉及白家阿宽的投诉中,异物、变质问题占比超过60%。去年7月,消费者在阿宽土豆泥拌粉中吃出橡皮筋,投诉后得到的回复却是“没有证据证明橡皮筋是从产品里吃出来的”。今年4月,有消费者打开一桶仍在保质期内的阿宽“小鲜粉”,发现粉饼布满白毛,生产日期仅在一个月前。5月,另一消费者在阿宽酸辣粉的醋包里倒出锋利碎玻璃,客服竟辩称是 “温差环境下产生的晶体” 。
早在2022年6月,因消费者集中投诉产品存在黑点黑斑、异物等问题,白家阿宽就已经被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列为重点公示对象,甚至直接导致其IPO进程受阻。证监会反馈意见中,46个问题中有12个涉及食品安全,要求企业详细说明原料采购、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等环节的合规性。
这样一家屡陷质量门的企业,其代工版图却覆盖麻六记、李子柒、三只松鼠等众多网红品牌。然而,这种“贴牌生产”模式暗藏巨大风险,尤其是当多个品牌共享同一条生产线时,质量问题一旦爆发,所有合作品牌都将遭受“一损俱损”的连锁反应。
4.品牌困局
白家阿宽这事儿啊,可不是独一份。代工这种模式,其实正在一点点挖空中国消费品牌的创新底子。无数网红品牌都陷入了“代工诅咒”:重营销、轻研发;重流量、轻产品;重速度、轻品质。
靠这种模式当上的“赢家”,根基其实虚得很。一来呢,代工这活儿技术含量不高,眼看着越来越多资本扎进来,行业里的竞争肯定会更激烈,能赚到的利润只会被压得更薄。二来,那些网红品牌要是瞅见了更便宜的生产路子,随时都可能转投别家,把订单给撤了。这点风险,阿宽食品在招股书里也明明白白说了。
这场风波里,阿宽食品遇上的可不光是名声受影响的麻烦,资本市场那边的考验也来得格外严峻。这家曾经想冲击A股上市、后来又转向新三板的代工大厂,眼下正处在发展的阵痛期。
阿宽食品也在琢磨着转型。公司搞起了“爆款”产品培育的路子,推出来的“红油面皮”系列还算有点名气,不少人都知道。但从招股书来看,自家品牌赚钱的本事还是差点意思。要从代工的老思路转成做品牌的新想法,企业得在研发、生产到营销这些环节上,从头到脚好好调整一番才行。
随着网红经济退潮,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那些仅靠“贴牌”和“流量”生存的企业,终将暴露出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致命弱点。
对麻六记而言,这场风波既是危机,也是转型契机,是时候将质量管控提升到战略高度,在代工模式之外,建立不可复制的质量壁垒。
汪小菲需要明白,真正的商业赢家炒股怎么配资在哪配,永远属于那些掌握核心价值的企业,而非在流量盛宴中迷失自我的玩家。
发布于:北京市